除了不安的遊戲主題外,星宇的遊戲中還會呈現和口部相關的主題。例如,有一節的輔導時間,他以泥膠造了很多食物。然後把他們一一由嘴的位置往下送到外套的袋口裏,意味著把食物全都吞進肚子裏。話語就如同食物般被吞進肚子裏,無法說出口。


另外,他又很害怕遊戲室中有巨大嘴巴的鱷魚不倒翁。他害怕得躲在我的身後,並尖叫了出來!嘴巴對他具有威脅性。這是他懼怕的事情,同時,若他能面對的話,那便能成為他的成功經驗,提升他的能力感和自信心!每件事情,也像一粒立體的骰子般,是有多個角度。
但當然,不是要他馬上便能克服恐懼的事情,這只會讓他更感焦慮和害怕,不再願意面對。要一小步一小步的轉變。怎樣做好呢…

孩子的世界豐有創意,就讓我也代入孩子的幻想世界吧!和他一起化身為勇士,以手工紙捲成魔法棒。一人拿著一支魔法棒,我先站在他前頭,用魔法棒離遠指著鱷魚先生,發出「bu」的聲音。他看見我這樣做時,也顫顫驚驚的舉起他的魔法棒指向鱷魚先生。緊接著,我再發出「bu」、「bu」、「bu」的聲音,星宇也鼓起勇氣跟著的發出「bu」、「bu」、「bu」!他能發出聲音了!然後,我拿著魔法棒攻擊鱷魚先生。孩子起初也躲在我身後攻擊,但後來他的勇氣逐漸累積,變成他站在我前方攻擊他呢!更發出不同的聲音來攻擊鱷魚先生!

下一節遊戲治療時段時,孩子更拿起波來擲向鱷魚先生!他一邊擲,我一邊蹲在地上,化身為鱷魚先生在說:「好痛啊!你人仔細細,原來好大力!」。最後,鱷魚先生倒下來了,便楚楚可憐地說:「我以後都唔敢蝦你啦!因為你好大隻,好有力量啊!」孩子開心地原地跳著和拍手。

孩子由被動轉為主動去面對鱷魚先生。其實鱷魚先生的嘴巴,也代表了一直伴著他成長的選擇性緘默症。一直長大,身邊人開始對他不再抱有能夠說話的期望,把他的身份等同了選擇性緘默症。透過鱷魚先生,把問題外化,把孩子和問題分開,他不再等於選擇性緘默症,更能夠憑著自己力量來克服他呢!

在那次以後,聽他媽媽說,他在家外的地方,如士多,學校門,也開始能輕聲說話了。

 
图片
在遊戲治療中,玩具是孩子的詞語,遊戲是孩子的嘴巴。

星宇開始能更自在地於遊戲治療室中探索空間和玩具,也更開放地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他的遊戲中,呈現了一些較為突出的遊戲主題。一是不安,二是和口部有關的遊戲。




交通意外是在他的遊戲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在好幾次輔導節數也呈現出類近的情景。當孩子內心的需要未被滿足,情緒未被完整地抒發掉時,類近的遊戲主題便會重覆出現。這呈現出他對世界感到的恐懼和不安。及後,他又用車踐過公仔,再用兩隻小手指放在公仔的眼睛上,把小手指滑下來,代表眼淚在徐徐落下。星宇把自己投射在公仔身上,藉公仔訴說自己悲傷的心情。他壓抑多年的焦慮不安情緒,藉此獲得抒發。
图片
往後有一次遊戲治療中,同是交通意外的主題,不同的是,消防車來到了,並展開雲梯來拯救受了傷的乘客。自那次後,交通意外的情景不再出現了,因為他也經歷了自我療癒的歷程。當情緒在遊戲治療室抒發出來,而輔導員又接納他的情緒,並如鏡子般反映他的內心需要和感受,孩子心中的結便會慢慢解開。





加上家長在家多實踐反映星宇的感受後,他由不會表達自己到向媽媽表達:「我想俾錢乞丐呢」、「鄰座的同學今天沒上學,可以替我打給老師問他情況嗎」,「我掛住婆婆」,也發揮著這年齡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心和細緻觀察力,讓他在出門時會問這問那。家長始發現星宇有美好的特質,他是個滿有愛心,有敏銳觀察力和具豐富創造力及好奇心的活潑孩子呢!有很多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嘴裏說不出,心裏卻藏著無比的愛、關懷和溫柔!
每個微小進步也加以肯定、鼓勵、欣賞,孩子的信心、力量和喜悅便會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

無論如何,常存盼望。

 
图片
星宇,一位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小男孩,無法在家庭以外的地方用說話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溝通,不局限於說話。在遊戲治療室中,用了好幾節時間,建立起讓孩子感到信任、安全和被接納的關係後……





他從不敢與我有眼神接觸,到嘗試隔著透明的物件來偷偷看我。他狀似拿著巴士在仔細端詳,但其實他從巴士透明的窗中偷偷看我,希望測試一下我的反應,若果我能通過他的測試,他的勇氣便增加了一級,繼而一小步一小步地作出更多的嘗試。下一節,他把透明膠盒子的玩具倒得一地也是,想測試一下我是否真的接納他。接著,他便把透明膠盒子倒轉過來,蓋著自己的頭。隔著透明膠盒子,可減低他和別人有眼神接觸時的威嚇感。他能夠直視我了!自從那次的突破後,他能夠不隔著物件,如正常小孩子般和我有眼神接觸了!不閃縮,不畏懼,有時還會有無聲的微笑。他也慢慢把繃緊的身體放鬆,不只立正在一個小小的方格中,他在遊戲室中活動的範疇擴展了,後來更活潑地在遊戲室中跑跑跳跳。


小貼士
和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一起製作面具帶在面上和他玩時,說不定他會因為你無法看見他的嘴巴在說話,而減怟焦慮,發出聲音呢!

 
图片
小男孩首次到訪遊戲治療室,由媽媽拖著走進來。小男孩躲在母親身後,緊抱著媽媽的手。我蹲下來,輕聲跟他說:「星宇,我是黃姑娘啊。逢星期三,你放學後的這段時間,便是我們在遊戲室見面的時間了。這段時間,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媽媽走去看地上的玩具,然後跟星宇說:「這邊有很多款玩具車啊。還有你最喜歡的巴士呢。過來玩啊!」一般來說孩子會在這時看一看我,或是走到玩具旁看看,又或會問我問題。但是星宇立正著,好像被冰封著,身體動作疆硬了,只是偶然緊張地撥弄著身上外套的扭扣,面上空白的表情、緊抿著的嘴唇和空洞的眼神好像在告訴我:「我被很驚嚇的事情嚇得呆著了。」這個狀況維持了五分鐘,即使媽媽怎樣做怎樣說也無法吸引孩子走到玩具旁,甚或稍微動一動身體。媽媽退出房間後,我搬了張椅子,坐在他身旁,試著讓他感到這個空間是接納他的:「星宇,知道你第一次進來這間遊戲室,會感到陌生和緊張呢。如果你只是想站著的話,我會在這兒一直陪著你。」靜默無聲。「星宇,這個空間,這段時間是屬於你的。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他連眼珠也沒有滾動過一下。但時間又過了幾分鐘,看見他身體開始前後微微搖晃了。「星宇,我看見你好像有點疲累。若果覺得疲累的話,你可以坐在這張椅子,又或是坐在地上呢。」星宇沒有回答,但緩慢地坐在椅子上了。
星宇雙眼一直瞪著那箱用透明膠盒子裝著的玩具車,但眼神中,表情裏,不帶任何情感,沒有期待,沒有興趣,沒有不滿,沒有悲傷,只有空洞。我試著反映他的內心:「我看見你看著那箱玩具車,如果你想玩的話,可以玩。」同樣,緊抿著嘴唇,無語。「你如果覺得那箱玩具車很重,拿不起的話,我可以和你拿過來玩呢。」他點頭。終於,他給我第一個回應。把那箱玩具車拿到枱上後,他便用剩餘的三十五分鐘時間來把車子由枱的左面推至右面,再把車子由枱的右面推回左面,來來回回的,沒有發出一絲聲音,沒有一點的眼神接觸,沒有任何表情流露在面上。我只有努力地默默地在旁陪伴支持著。我按捺著自己的疑問,不提問,不引導他在遊戲治療室的發展方向。只是描述著他所做的:「我看見你把車子推著呢。」「車子開車了!」「車子在轉彎。」「這輛紅色的車子和黃色的車子快相撞了。」讓他感受我在努力了解他,進入他的世界,而非硬把他帶到我的世界。
五十分鐘的遊戲治療時間,沒有半點對話交流,沒有半點眼神接觸。遊戲治療結束後,陳太眉頭深鎖地問我:「兒子除了選擇性緘默症外,還會是自閉症嗎?他跟人沒有眼神接觸,不會和人有社交互動,只管重覆做著同樣的事情,從小到大,又只是會玩巴士。」


什麼是選擇性緘默症?
根據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選擇性緘默症為其種一種焦慮症。
當中,列出以下五項選擇性緘默症的診斷標準 (APA美國精神學會, 2013):
1.在期待他該說話的場合不說話(例如學校),但在其他的情境中可以正常說話。
2.這種緘默行為妨害患者在教育與工作上的成就,或有礙社會溝通。
3.患者的緘默行為必須持續一個月以上,但不含入學的第一個月。(剛入學的孩童可能對環境感到陌生而不肯說話)
4.緘默若因缺乏社交情境所需的知識、身體不適、或不具備當時情境所使用的語言,這種情況不能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
5.若這種障礙可歸因於其它的溝通障礙(如口吃),或肇因於廣泛性發展礙、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疾患,不能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

總括來說,他們不是不會說話,他們通常能夠在親密的家人之間正常說話。他們「選擇性」地不說話的情況是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焦慮而引發。他們害怕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或被人看見他們在說話,而且當他們說話或聽到自己的聲音時(即使是錄音),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冷汗及顫慄,說話好像卡了在喉嚨般無法說出來。同樣是有選擇性緘默症,不同孩子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和焦慮程度。有的除了在家中對著家人外,在其餘地方,對著其他的人也不能開口說話。有的可以發單音,有的可以輕聲在別人耳邊說悄悄話,有的會用手語動作來表達自己。至於他們身體的彊硬,面上的空白表情,缺乏眼神接觸與社交互動,也是他們用來抑制焦慮的方式。這些行為特質和自閉症的孩子有類近之處,所以有些時候這類孩子會被誤解為自閉症呢。但其實在他們最親密的家人面前和當他們感到最輕鬆自在時,這些徵狀是會完全消失的!
故此,理解他們的不安和焦慮感,提升他們的能力感和自信,並明白他們不是故意跟我們作對和挑戰我們是很重要呢! 


 
縱然這電影中主角患的不是選擇性緘默症,而是「妥瑞氏症」(Tourette)。這類患者會不由自主,在自己自主意識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發出古怪的聲響、不自主的抽蓄、臉部抽動等等,而影響日常作息與人際關係。

但這部根據真人(brad cohen)實事拍攝的電影卻讓我想起患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小孩和其父母。他們在學校、在家中和在社區中也面對類近的問題。請用心感受片中所帶出的訊息,相信對父母和小孩也會有所啟發。相信你會從片中體會到助小孩跨過困難的方法。


是要讓困難消失嗎?
還是讓小孩獲得心靈的堅韌力,從而有能力面對困難,
並把困難成為他的踏腳石,而非絆腳石?
 
走上說話階梯的大原則:
1. 說話階梯需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攀升。
2. 既要製造安全放鬆的環境氣氛,不給他過於他所能承受的壓力,形成焦慮;
同時又不能讓他停濟在同一個階梯太久,使他習慣和愛上那種安全感而不敢向前踏進一步。
3. 留意兒童對什麼人,在什麼場景,能以什麼形式表達。
達到一個階梯時,讓他在那階梯練習多一兩次,便製造機會給他攀上下一個階梯
4. 為兒童製造一張說話階梯表格以記錄他的進展和計劃他每一個小目標。
5. 當他慢慢擴展他能說話的對象、地方和表達的方式,父母便可慢慢退後,放手,讓他自己成長,趨向獨立。不要在他未預備好時放手,也不要在他已有能力時仍不放手。
6. 鼓勵兒童去表達和兒童表達後(不論成功與否)時,多用「你慢慢嘗試」、 「你暫時未預備好,但我相信你將會會做到的」「你看見你很努力/很有勇氣」、 「你爭一點點便可以了!」少用「這麼簡單怎麽你會做不到?」、「你上次做到,怎麼今次做不到!」 、「你的聲音怎麽這樣怪啊!」、「無鬼用架你!」、「你一定要講野架!無禮貌!」
7. 每一個小進步,也表達欣賞,給他動力、鼓勵和勇氣繼續向前走!表達欣賞和肯  定,遠比給予小禮物更能給他信心和勇氣呢!內在推動力,由成功經驗和欣賞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形成。助他建立內在的推動力,遠比用外在動力硬拉他容易得多呢!

說話階梯分為三種:
1. 人物
2. 場景
3. 表達方式

三種說話階梯的例子以供父母製造說話階梯表格參考用:
人物:
1. 父母、兄弟姐妹
2. 工人姐姐
3. 外公 外婆
4. 堂或表兄弟姐妹
5. 兄弟姐妹的朋友
6. 鄰居
7. 店員 (玩具店/小食店)
8. 父母的朋友
9. 學校社工
10. 隔離座的同學
11. 教會朋友
12. 幾位同學
13. 最喜歡的老師
14. 體育科老師
15. 班主任
場景:
1. 家中
2. 錄音
3. 電話
4.  視像會議
5. 居住的大廈
6. 最喜歡的食店 / 玩具店
7. 交通工具上
8. 街上
9. 教會裏
10. 親戚家中
11. 朋友家中
12. 學校圖書館
13. 學校體育室
14. 沒有人的課室
15. 有老師和同學的課室

表達方式
1. 身體彊硬, 手心出汗/冰冷
2. 聽從指示, 但不發聲
3. 以非語言方式溝通: 用手指指, 微笑, 眼神接觸, 畫畫, 寫字
4. 以非語言的聲音來表達: 笑聲, 踏腳聲, 扮動物叫聲, 耳語
5. 讓別人聽到他和父母輕聲說話
6. 父母在場時和別人輕聲/機械人聲音說單字
7. 和別人用正常聲音說話: 單字, 回應別人簡單的問題, 說句子
8. 能自發問別人問題和展開話題
9. 能加入更多人和他說話
10. 能在不同場景和人面前說話
11. 能在社區和陌生人說話
舉一個例子:
假設這次兒童要克服的人物是店員,場景當然會是在商店中,可以每星期去一次商店,每次增加表達方式的難度,當看見他已能做到某一個表達方式,下次便可請他嘗試以高一級的方式來表達。要留意的一點是店裏若果多了其他顧客,也有可能讓他卻步,不去表達呢。所以說話階梯三個原素要同時兼顧和留意呢。
 
身邊的人如何向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小孩會直接影響他的感受,想法和行為。
嘗試練習轉變說話方式,看看小孩的反應有什麼不同?
我們平常的反應
1. 你不用說話。
2. 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困難。
3. 你不想參與同學的活動,那便不用參與了。

4. 你和其他小孩不一樣,你一定覺得很難受。

5. 我送你糖果,你去做這件事吧。
6. 今天我們會去探婆婆,他們很好人,你去到會說話,是嗎?
7. 其他人唔會覺得你把聲奇怪架!

8. 你今日無同到老師講野!


9. 這位小孩不能說話!

10. 你做不到!不用你做了!
轉變了的說話方式
1. 待你感到舒服時,才開口說話吧。
2. 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困難,但事情會有改變。
3. 此刻,你覺得很難去參與同學的活動。不用擔心,我們會幫助你直至你能參與為止。
4. 有很多小朋友也會有這個難以開口說話的困難,但他們最終也能克服,相信你也能夠。
5. 這些糖果是買來欣賞和感謝你幫了媽媽手。
6. 今天我們會去探婆婆,婆婆好錫你,仲有其他小朋友在婆婆家,我估你會鐘意去玩。
7. 可能別人開頭聽到你說話時,會不習慣,但聽多幾次,他們便不會再覺得奇怪了,亦會喜歡你。
8. 我知道你今天也想跟老師說話,但你最後無講到,你會唔開心同失望。但我相信你有足夠勇氣時,便會做到。
9. 你只是此刻未能說話,但你在家中感到放鬆時,能夠說得很流暢很大聲呢。
10. 不如你幫我手,做我的小助手!謝謝你!
綜合來說,大原則是:
1. 表達你明白、接納和肯定他的困難和感受。
2. 讓他知道他不是唯一一個擁有此困難的人,而且身邊的人會和他一同面對
3. 讓他知道他的困難是暫時性和會有好轉的希望
4. 提供方法/和他共同想方法一小步一小步地面對。
5. 讓他感到輕鬆自在的同時,提供推動力讓他向前邁進。 (有適度的,他能承受的壓力)
6. 不用引誘(如何你說話,我便送你一份禮物),威逼(如果你不說話,我便不喜歡你了)的方法,因為會添加了他沉重的壓力和焦慮。
7. 賦予他任務,做小助手,幫助父母/老師/鄰居,以建立他的成功感,滿足感和自信心
 
<<流星沒有耳朵>當中有九個故事。
故事主角<大頭安>,因為經歷了一些事情,令他縱然有能力說話,卻難以把話說出口。
即使話去到嘴邊,也怎樣都說不出來。
希望藉著這個故事,引起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兒童的共嗚,代入大頭安的經歷,與他一同走出困境。
 
世界各地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關注比以往提升了,
在YOUTUBE打選擇性緘默症又或是SELEVTIVE MUTISM會出現幾十個相關的影片。
現挑選了較容易理解和較實用的影片放在以下的播放清單中。
當中涉及簡介選擇性緘默症、有選擇性緘默症的過來人的心聲、克服選擇性緘默症的技巧和個案例子、如何跟學校合作共同支持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小朋友等等。